說到台灣的1990,我會想起張惠妹的《聽海》、《Bad Boy》、《姐妹》 … 。我記得那時CD還不流行,如果想要重複聽一首特定的歌曲,總得按下rewind、內心數著1, 2, 3, 4, 5 … 再按下pause,完美倒回要replay的那首曲子。雖然自己已經很久沒上KTV了,但深知一旦走進去,必點的還是這幾首。
而在我爸媽年輕的時候大概就是校園民歌或是美國經典西洋老歌了:潘安邦的《外婆的澎湖灣》和《陽光與小雨》、由三毛寫詞齊豫演唱的《橄欖樹》、王夢麟的《阿美阿美》和《木棉道》 ... 當然還有Bee Gees、披頭四和木匠兄妹的歌啊!雖然這些曲子在流行時都離我出生還有段時間,但不知道為什麼我也是朗朗上口。
然後我想著,更早以前流行的又是什麼呢?我想起了某個午後,阿嬤家的音響流瀉出日本民歌,還有那一首《夜上海》,是周璇演唱的。當時感覺耳熟,卻已經忘了自己第一次聽見這首歌是什麼時候了,好像是在有李連杰的《神鬼傳奇3》裏吧?女主角的哥哥在上海開了舞廳,那個場景描繪出了上海當時的絕代風華,而站在舞台上演唱的女伶所唱的歌曲好像就是《夜上海》。

《夜上海》一曲則來自由香港華星影片公司在1947年所上映的一部電影《長相思》(又名:燕燕于飛)。周璇在電影裡唱紅了夜上海,也讓此曲成為時至今日仍膾炙人口的歌曲。《長相思》將時空拉回八年抗戰時期因著第二次世界大戰而成了歐洲難民庇護所的上海,這段歷史也連帶影響了上海當時的音樂文化,而《夜上海》所飄散的濃厚爵士風情便是上海深深受到歐美風氣薰陶的最佳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