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剛剛無意間找到一個有趣的網站,可以在上頭比較世界各國的城市生活開銷。data都是從過去一年收集而來的,任何人都可以上去update,所以某種程度上應該算是挺準確的(除了台北在進口啤酒金額這塊的data實在寫得太低了。)

有興趣的人可以去觀察一下:
http://www.numbeo.com/cost-of-living/

比較項目分得很細,從民生用品(白飯、麵包、水、番茄、洋蔥、雞肉 ... )到治裝、房租、房價、收入,甚至健保、空汙、生活水平、犯罪率、交通 ... 基本上你可以拿世界上任何兩個城市互相做比較。

我拿了上海、柏林、倫敦和台北做比較。以柏林和倫敦來說,外食的開銷相對是高很多的,但民生必需品普遍大都較台北便宜,就連上海也是一樣。

買房租房的話,兩個歐洲城市是買房比較便宜,但租房相對是比較貴的。台北則是反之,又,以台北人的收入來說,買房的比例金額是非常高,當然這不是新聞,只是data會說話而已。上海的話則跟台北是一樣的,買房比租房貴貴貴貴貴。

當然這是我非常粗略地觀察,因為我累了要去看影集睡覺。不過,我想在房價這部分,看出來的大概是文化差異 — 就算是歐洲最貴以及漸漸變得熱門的國際城市,買房子就還是拿來住的,是要有個家。而在上海、在台北,買房子是一種投資,房價也理所當然地被越炒越高。

我不會說全台北的人都是這樣,但真的是因為我在台北常常聽到身邊有人說「買房子就是投資啊。」不過,越昂貴的東西就越會在乎它保不保值,這好像是人性。

但是美國的朋友買了房子,第一句話都是「我們終於可以搬進屬於自己的家了。」

好我知道美國不是歐洲,但就也是西方嘛,雖然拿有買房子的美國朋友來跟在台北買房子比較是不公平,因為他們都不是在大城市買房子,可是我還是有朋友在倫敦、阿姆斯特丹買房子的。他們也都不是什麼生意人,一個是工程師,一個是顧問類的freelancer.

當然,我也知道台北有很多人都還是想要有自己的家,但問題就是一般平均薪資是買・不・起・的。不是完全不可能,但我講的是在維持相同的生活水平、不是每天吃白土司配開水、拼命存錢不休息不犒賞自己不享受一下,這些前提來說。

在雅典時,和我同一代的希臘朋友是說,就算希臘真的破產了、第三次世界大戰要開打,他們還是有自己的家可以回去,有自己的土地,可以自給自足。(這自然也是在家園沒有被炸掉的前提之下。)

有自己的家是理所當然的事。

只可惜這種理所當然,在台北,如果可以實現,也是理所當然有幾十年或一輩子的房貸要背(吧)

照片是在阿姆斯特丹拍的住宅區,不胡言亂語了。

 

arrow
arrow

    九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