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聖誕節並非台灣的傳統節慶,但我總記得小小的我和爸爸媽媽在客廳裡搭起小小的聖誕樹並掛上五花八門的裝飾、在紙條上歪歪曲曲地寫下想要的禮物清單塞在聖誕襪裡, 然後興奮的期待聖誕節當天早上拆禮物的時刻。後來總感覺聖誕節的氣氛商業了,街上到處充斥著販賣『交換禮物』商品的字樣,尤其在台灣有好多餐廳陸續推出聖誕節情人套餐的促銷,甚至還有夜店舉辦聖誕節單身派對,讓獨身男女在節日前夕找到一個伴共度佳節,弄得好像另一個情人節一樣。

可是,先撇開聖誕節是在1600多年前就被西方基督教會所設立的宗教節日不談,這個節日在其發源地歐美國家其實是屬於家人和朋友的節日,就像我們的農曆新年一樣,因此美國的學校都會在十二月中左右就結束期末考,開始放三星期到一個月的寒假,讓散落在各地的學生可以回家過節、見見家人還有老朋友。
2009年在加州與挪威及美國家庭一起過聖誕

一家之主切火雞準備大餐
 
當然我不是說聖誕節在其發源的歐美國家就不商業了,(畢竟它可以帶來的利益可是十分龐大怎麼可能被放過呢!)只是除了交換禮物親友聚餐之外,如此歷史悠久的節日也連帶影響了文化藝術及音樂。譬如說,由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Pyotr Ilych Tchaikovsky, 1840 - 1893)編寫的芭蕾舞劇《胡桃鉗(The Nutcracker)》便是以聖誕節故事為背景所創造出來的一齣經典,有些芭蕾舞團會在12月天天固定演出胡桃鉗的舞碼,成了聖誕節的傳統,許多父母每年也都會帶著孩子去觀賞。尤其對於許多美國主要舞團來說,聖誕季節的胡桃鉗演出票房可佔了他們年收入的40%!
《胡桃鉗》和《睡美人》及《天鵝湖》並列柴可夫斯基的三大芭蕾舞劇,原作為 E.T.A. 霍夫曼(Ernst Theodor Amadeus Hoffmann, 1776 - 1822,  德國浪漫主義作家、法學家、作曲家、音樂評論人)的一部叫作《胡桃鉗與老鼠王》的故事。故事大概是描述在德國小鎮的某一個家庭有兩個可愛的孩子,聖誕夜時一位先生送他­們禮物,洋娃娃給小女孩 Clara,玩具兵給小男孩Fritz,另外還有一個剝果殼用的胡桃鉗­,但不慎被男孩給扯壞了,Clara 很傷心,小心翼翼照料受傷的胡桃鉗,一邊哭著睡著了。午夜大鐘敲了十二下,忽然間,一大群老鼠闖進了客廳,她看見了老鼠要去攻擊受傷的胡桃鉗便趕快去救援,並拿東西打老鼠,經過­一番努力終於擊退了鼠王。此時,胡桃鉗卻變成一位風度翩翩的王子,並邀請她前往雪之­國和糖梅國,展開了奇幻之旅。王子帶著 Clara 來到糖果王國的皇宮,美麗的糖梅仙子安排了­各種表演招待他們,有西班牙舞、阿拉伯舞、中國舞、俄羅斯舞和蘆笛舞等等舞蹈表演。
柴可夫斯基後來根據法國名作家大仲馬(Alexandre Dumas, 1802 - 1870)改編的版本加譜了芭蕾舞的音樂,成為現在所見的版本,並於1892年12月18日由聖彼得堡的帝國馬林斯基劇院(Imperial Mariinsky Theatre)附設的芭蕾舞學校學生在劇院首演,孩童的角色也是由真的小朋友擔綱。想看現場嗎?如果這段時間無法飛到歐洲或美國沒關係,離我們很近的南韓環球芭蕾舞團(Universal Ballet)每年十二月也有《胡桃鉗》的演出,幾乎天天上演,一天兩場。
旅韓台灣芭蕾舞者梁世懷(中)在《胡桃鉗》第一幕中擔綱harlequin獨舞演出
 
如果不能出國,Youtube 上也有馬林斯基劇院表演的全錄影(全長約一小時四十分):
 
《胡桃鉗》的音樂也被大量使用在許多電影、卡通、影集、短劇裡頭作為配樂,像是其中糖梅仙子的段落便被使用在迪士尼於1940年出品的《幻想曲(Fantasia)》中,是許多人童年的記憶:
 
 
 
《胡桃鉗》芭蕾舞劇第二幕中的Dance of the Plum Fairy
 
 
湯姆貓與傑利鼠(Tom and Jerry)也以胡桃鉗的故事和音樂為背景,製作了《Tom and Jerry:A Nutcracker Tale》:
 
 
 
《胡桃鉗》芭蕾舞劇第一幕的March
 
 

除了音樂舞蹈卡通之外,胡桃鉗也帶來了藝術創作靈感:

 

俄羅斯芭蕾舞團在1992年推出《胡桃鉗》公演百年紀念郵票

 

 
2012年Google的《胡桃鉗》120週年紀念
而根據德國民俗,胡桃鉗這從十五世紀便存在的木製手雕藝品不僅是帶來好運的信使,更是忠誠的看守者,它露出來的門牙也是用來阻嚇邪靈,保護你的家庭免於騷擾。胡桃鉗本身也象徵著『生命的循環(The cycle of life)』:堅果的種子掉落到地上經過百年後長成強壯的大樹,滋養著許多樵夫和木匠,傳說中在砍下老樹之前,樵夫們也會食用水果和堅果,以將此生命循環永恆地延續下去,並傳遞給胡桃鉗木偶的收藏者們。最有名的手工胡桃鉗是來自德國中部的索內貝格(Sonneberg)還有德國及捷克邊境的厄爾山脈(Ore Mountains)。(延伸閱讀:合女生的口味:風格獨特的柏林青年旅館 cat's pajamas hostel

 
 
胡桃鉗在現代的德國已不再流行,但製作生產手工胡桃鉗曾是 Sonneberg 及Ore Mountains本地人最主要的收入來源,許多人也會為了手工胡桃鉗專程前往這些偏遠的地區旅遊。雖然覺得擺放胡桃鉗的傳統已經逐漸式微有點可惜,但這大概就跟西方朋友看待我們的新年一樣,肯定也有些漸漸消失令人惋惜的節慶習俗吧?
最後,如果覺得前面的芭蕾舞版本太長了坐不住,可以聽聽柴可夫斯基本人節選、再由來自賽普勒斯的鋼琴作曲家Nicolas Economus改編成雙鋼琴的20分鐘組曲版本 (The Nutcracker Suite, 作品71a),此為阿根廷女鋼琴家阿格麗希 (Martha Argerich) 以及俄國女鋼琴家齊伯斯坦 (Lilya Zilberstein)的現場演出,enjoy!
arrow
arrow

    九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