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萬現居上海,從事鋼琴教學工作,曾旅居紐約十年。

任何合作邀約,或有關鋼琴、上海&紐約生活的問題都歡迎來信 :)

joannetchen@gmail.com

undefined
(photo: ONE WAY | by kennymatic ONE WAY | by kennymatic)

我:「欸,馬其頓的年輕人現在最熱門的話題是什麼?」

M:「失業、政治,還有最常被提及的:你要搬去哪裡?」

我:「年輕人都想離開馬其頓嗎?如果今天你必須放棄馬其頓國籍,去取得其他國家的國籍,你會猶豫嗎?」

文章標籤

九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剛剛無意間找到一個有趣的網站,可以在上頭比較世界各國的城市生活開銷。data都是從過去一年收集而來的,任何人都可以上去update,所以某種程度上應該算是挺準確的(除了台北在進口啤酒金額這塊的data實在寫得太低了。)

有興趣的人可以去觀察一下:
http://www.numbeo.com/cost-of-living/

比較項目分得很細,從民生用品(白飯、麵包、水、番茄、洋蔥、雞肉 ... )到治裝、房租、房價、收入,甚至健保、空汙、生活水平、犯罪率、交通 ... 基本上你可以拿世界上任何兩個城市互相做比較。

文章標籤

九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最近,我一直想到彼得潘,那個不會長大的男孩,還有,關於Neverland的故事。

跟著彼得潘去那個島上的孩子永遠不會長大,也不想要長大。彼得潘拒絕從兒童轉變為成年人,並鼓動其他的孩子也這樣做。他們成天做夢,追求永遠的童年。他們躲避(或不屑)世俗的一切,所有的危險都是冒險。

後來,有些人決定先離開,回到自己的家人身邊,回去「長大」。彼得潘試著阻止他們,但是失敗了。彼得潘不是沒有機會回去和大家一起變成大人的,只是他拒絕了,因為他害怕被抓住,變成大人,又或者,他只是不想被主流推著走。於是,彼得潘拍著翅膀,回去了Neverland。

彼得潘每年還是會固定回城市裡探望那些曾經在島上一起生活的朋友,朋友會和彼得潘講述著以前的故事。只是一年一年過去,記憶逐漸模糊,而當年離開Neverland的孩子也一個一個地長大了,只有彼得潘沒有變,始終如一。

文章標籤

九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喬治桑(George Sand),只看名字會以為「他」是個男人,然而,喬治桑是貨真價實的女兒身。原名Amantine-Lucile-Aurore Dupin,喬治桑給自己起了個男性化的筆名。她是19世紀法國女小說家、劇作家、文學評論家、報紙撰稿人,也是一位有影響力的政治作家,著有68部長篇小說,50部各式著作其中包括中篇小說、短篇小說、戲劇和政治文本。

undefined

1838年,34歲的喬治桑,由法國畫家Auguste Charpentier繪製,原畫存於巴黎的浪漫生活博物館(Musée de la Vie romantique, Paris)

 

喬治桑陪伴蕭邦度過了十年的歲月,直到蕭邦過世前兩年才和他分開。1802年7月1日出生,巨蟹座的喬治桑比蕭邦年長六歲,面對體弱多病,情感纖細的雙魚座蕭邦,喬治桑不僅是蕭邦的情人,同時也扮演著照護者、母親一般的角色。有人說,如果沒有喬治桑無微不至的呵護照料,蕭邦可能根本活不到39歲,也或許就不會譜出這麼多作品,流傳人世了。

文章標籤

九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周杰倫出過一張專輯叫「11月的蕭邦」,也許是因為蕭邦的作品有著深秋憂鬱感,但對我來說,3月才是蕭邦的月份啊!1810年3月1日生於波蘭華沙,他的音符間濃濃的多愁善感勢必是因為他的太陽在雙魚。蕭邦20歲時離開波蘭,遷居至巴黎,並於1835年獲得法國國籍。在他生前的最後18年,他僅做了30場左右的公開演出,最大也不會超過300人,但蕭邦倒是挺常在一些私人聚會、沙龍類型的小場合表演,而比起前者,他更喜歡邀請朋友到自己的公寓,開起私人客廳音樂會。

蕭邦的一生短暫,卻為世人留下無數的優美旋律,且他的音樂被大量的使用在電影、電視配樂中。講到蕭邦就不得不聯想到他「鋼琴詩人」的美稱,不僅是因為他的旋律總像詩人述說的字句,也因為在他豐富的作品之中主角多為鋼琴,只有極少數是為了其他樂器而譜曲。他一生靠教琴以及出售他的作品維生,也不愁吃穿。搬到巴黎後,他也和李斯特建立起親密的友誼,也受到同期的其他音樂家譬如舒曼、孟德爾頌的尊敬。除了好友眾多,在紀錄中,蕭邦一生也有三個情人,最為人所知的是和他交往最久的法國作家George Sand。然而,蕭邦還有一位初戀,以及另一位蕭邦唯一有過婚約的女性。即使蕭邦和她們交往時間不長,但是這兩位對於他的作曲家生涯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1829年,蕭邦加入了青年抗爭,反抗俄國侵佔波蘭。在當時,他和華沙音樂院的同學,波蘭女高音Konstancja Gladowska (1810-1889) 於一場學校學生獨奏會上相識,並短暫地陷入愛河。這也是蕭邦首度開始嘗試譜寫聲樂作品。同年,蕭邦從音樂院畢業,離開了華沙一陣子。1830年正式遷居巴黎。Konstancja還有在蕭邦在華沙國家劇院的告別音樂會上演唱,兩人後來還持續通信了一年,才失去了聯繫。(下圖為Konstancja)

undefined

(圖片來源:Biala Rawska

文章標籤

九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